“智慧城市的“心跳”:可感知 会思考 有温度”
入冬以来,为了在极寒天气中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企业芜湖分企业党支部书记李春娟和同事们全天候紧张待命,不敢松懈。
通过物联传感器设备远程监测管道安全,实时感知管道内压力变化,大数据智能分解发现故障后,系统自动报警,有助于大大减轻我们的安全生产压力,保障市民温暖的冬天。 李春娟说。
数据融合共享、科技创新授权、智能电网联动,使中国迅速推进了智能城市建设,使城市成为可感知、可思考、温度高的智慧生命体。
在819.5公里的燃气管网、714.1公里的供水管道、254公里的排水管网、201.5公里的热管网、58.51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控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合肥市蛛网状的城市地下管道显示不同颜色,
遍布全市2000多公里地下管网的上万物联网传感器设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得城市心率在这里被实时感知、监测和分解
随着城市建设更新步伐的加快,隐藏在城市地下空之间的管网设施越来越多和复杂。 这些秘密基础设施涉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无形风险足以威胁整个城市的安全。
系统全天候严密监控,每天收集、拆解500多亿件数据,自动排查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并向相关部门发出警告。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汪振强表示,监测中心与合肥市20多个部门、公司实现数据共享,对城市安全进行整体监测、动态感知、实时报警,与部门联动,24小时保护城市生命线。
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非常理解人的意志的城市大脑,不能开发发达的神经系统。
在安徽,江淮大数据中心省级平台、片区分部门平台和地市子平台组成城市大脑网状神经系统,来自社会管理、经济运行、公用事业服务等各行业的海量数据在这里分类清洗加工,由分布式交替共享,形成城市互联互通。
全省政务数据已实现100%归集,经济数据和社会数据归集率分别达到94.98%、87.18%。 我们将有序、开放地共享社会整体数据,激活城市头脑,进一步深化场景在养老、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应用,提高大众生活幸福指数。 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下班途中的堵车,对城市的车主来说,更在意堵车。
在今天的合肥市,基于交通大数据观察建立的城市交通超脑,可以对路面车流量快速进行思考研究,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度,比较有效地降低交通拥堵。 根据交通部门的数据,在工作日高峰时段,合肥市内畅通无阻的道路比例上升了约6%,15平方公里示范区范围内的通行效率提高了10%。
从多点开花到集中块,随着一个数据孤岛的建成,数据在部门间、区域间、区域间共享、融通,在瞄准现代城市痛点、难点的各种场合得到了推广、整合。
城市更智能,生活更方便,管理更精细。
网络传销、长江三角洲麻木漫游、电子证件照互信互认数据开放促进社会共同治理。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政企合作在创新应用中推动数字技术反复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共同描绘数字中国新蓝图。
原标题:能感知、能思考、有温度,这是智慧城市的“心跳”
值班主任:高原
本篇文章:《“智慧城市的“心跳”:可感知 会思考 有温度”》
免责声明:天空分类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的小编将予以删除。